12月21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組織的“中國國家形象的影像塑造”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影協主席李前寬,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康健民,中國影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許柏林,中國影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柳秀文以及電影學界專家黃式憲、賈磊磊、周黎明、崔君衍等,創作界代表陸川、尹力、張思濤等參加了研討會。
由于近年來,我國電影的產出規模迅速發展壯大,藝術創作局面呈現繁盛局面,使其文化傳播力、滲透力,藝術影響力、感召力愈來愈強,令電影在塑造我國國家形象中的使命更加凸顯。而嚴峻現實是,西方電影,尤其是美國大片,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裹挾于藝術與娛樂之中,進行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灌輸,對我國“國家形象”進行非客觀描述,甚至有意歪曲、負面表述。相較之下,在我國電影創作中,“國家形象”的塑造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國家形象”的表述常常被忽視,甚至可能為了得獎或者票房而有意歪曲。從近日有關方面所做的電影對未成年人影響的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到,被訪未成年人對電影中“國家形象”的認知度和滿意度令人堪憂。調查結果顯示,未成年人對當前中國電影中表現的中國國際形象和華人形象的認同率不高;未成年人對美國電影中美國“國家形象”和美國人的認同率較高。
此現狀引發了參加研討會每一位嘉賓的深入思考,學界的專家,業界的編劇、導演、演員紛紛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就我國電影如何更好地塑造“國家形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尹力:向大蕭條時期的好萊塢電影學習
作為身處電影創作前線的與會者,曾執導《云水謠》《張思德》等作品的尹力導演認為中國電影此時無意也無力去挑戰美國電影。在近期的發展過程中,古早中國電影為民代言,針砭時事的特點有些許缺席,但是切不可因此而略過了中國電影人的努力。當社會中存在著一種盲目趨利的大形態時,電影則應當擔當起在殘酷的人文環境下給人溫暖的義務。在這一點上,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好萊塢電影是一個很好的借鏡,好萊塢正是在美國經濟和社會的大環境最窘迫時期,給予了人民需要的力量,從而也完成了自身的壯大和強盛。
陸川:既不能娛樂也不能嚴肅 呼吁寬容的環境
《可可西裏》《南京南京》導演陸川表示,創作者更加需要一個寬容的創作環境,如今中國電影創作處于一個囧局之中:既不可娛樂,也不可嚴肅。熱點問題不可觸及。陸川提及研究生時期在電影學院學習時,曾研究過好萊塢的體制演變。好萊塢影片的形象設定中,一般體制中強權的形象是負面的,而人民的形象是正面的。電影可以擔當起體現社會生態的作用,是當下局面的縮影呈現。這一點是中國電影最應思考和改變的。
孫立軍:電影文化安全很重要 兔俠不輸功夫熊貓
身處電影教育一線的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在發言中表達了大眾對文化安全忽視的擔憂。年輕一代的思想正在毫無禁止的被日本動漫侵襲,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業內更是對本土動畫不夠支援,以本土3D卡通片《兔俠傳奇》和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2》為例:《兔俠》上映檔期為10天,票房1500萬。《熊貓》檔期90天,票房6億。《兔俠傳奇》是一部質量上升,滿含中國元素文化精髓的電影,但由于被好萊塢大片的沖擊,使得生存市場十分有限,錯過了讓年輕人欣賞本土電影的機會。因此,相關部門對于本土文化產品的保護,媒體宣傳對于民族文化的信任,都應該提上日程給予重視。
陳山:有新倫敦電影就可以有新北京電影
電影學院教授陳山認為對于當前中國電影所體現的國家形象這一議題,應采取 少批評,多建議的態度。拍電影是一個艱辛的過程,評論者不應輕易的妄下斷語,應給予創作者尊重和愛護。于此同時他也提出英國電影在樹立國家形象方面的成功經驗:《戀愛中的莎士比亞》、《火的戰車》等影片都既完美絕倫的完成了電影藝術的表達,又將至高無上的民族榮譽感融匯其中;《諾丁漢》《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將新倫敦電影風潮推向世界。以此為例,我們同樣也可以以關漢卿為題表達元曲時代的美,我們更可以推出新北京電影,倫敦的諾丁山可以譜寫愛情故事,北京的中關村同樣充滿感人立志的普通人的勇氣和奮斗。
李前寬:沒有國家意識的電影人是蒼白的
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前寬對此次研討給予了很高的評估,并表示媒體應該不要只對大片蜂擁而上,應更多的關注中小題材影片。因為很多此類影片更腳踏實地的關注國家與民族,觀注愛與表達,這正是國家形象最真切的體現。于此同時,李前寬老師也再次鼓勵始終傾力于此類電影的影人,應當去堅守,即使在困難中,也應守職有責。藝術家要堅持,因為你是對國家負責,對人負責。
此次研討會每一位嘉賓各抒意見。學界的專家,業界的編劇、導演、演員紛紛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自由探討,就我國電影如何更好地塑造“國家形象”闡述并交流了各自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