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光影作用之掘金篇與振興篇

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的功能,有負責掘金的,有忙著拿獎的,有質量低劣雷翻觀眾的,也有優質到能讓觀眾的欣賞水準提高層次的。2011年,我們在電影院裏、電視前、電腦前觀看了形形色色的電影,好片爛片,凡看過必留下痕跡。現在,是時候來看看,2011年的電影們究竟為觀眾、為業界,留下了什麼。
   掘金篇:技術+藝術好萊塢搶錢示范
  50部進口片的票房足以與150部國產片抗衡 去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首次突破了100億大關,更誕生了首部票房過10億的影片(《阿凡達》)。作為后百億時代的第一年,內地電影票房還是照樣的很火,據統計2011年內地總票房將達到130億元,總計有200多部電影上映,平均每月約20部,其中國產電影占據三分之二強,但是說到票房的流向,不得不承認還是外來的“和尚”(進口片)會搶錢,而且搶得異常的兇猛,雖然國產電影與內地電影各自的票房值要等權威的公布,但最好的結果或許是國產電影憑借數量優勢打個平手,也就是說,超過150部的國產片的票房不敵50多部進口大片,這多少讓中國的電影人感到有些尷尬。
   《變形金剛3》搶了近11億
  閉上眼睛,回顧這一年來有哪些記得住的電影?毫無疑問,還是那群來自好萊塢的“和尚”,如《變形金剛3》、《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功夫熊貓》等等,而這些觀眾能脫口而出的答案正好也與內地票房排名幾乎一致。其中,被強摁著比北美晚上映的《變形金剛3》搶錢的速度相當的猛,從7月11日上映后的50天內,卷走了近11億元的票房,占內地全年總票房的近一成,平均日票房超過2000萬元。搶錢第二猛是以中國國寶熊貓為主角的《功夫熊貓2》,42天卷走超過6億元的票房,而約翰尼·德普卷土重來的《神鬼奇航4》以4.6億元的成績躋身三甲。
  在內地全年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強中,還有《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約4億元)、《藍精靈》(約2.6億元)、《速度與激情5》(約2.4億),以及《洛杉磯之戰》(約2.2億元),光是這7部片的總票房超過30億,占內地總票房的近三分之一,能夠打進票房排行榜前十強的國產電影只有《建黨偉業》(約4.2億)、《失戀33天》(約3.5億)、《新少林寺》(2.16億)和《竊聽風云2》(約2.14億)。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和徐克的《龍門飛甲》在年末發威,兩部電影累積到12月31日,總票房已經分別有4.73億和4.22億元,都超過《建黨偉業》,成為2011年國產片票房冠亞軍。
   外來“和尚”念經有新意
  其實,進口片占據內地票房榜前列是每一個對電影市場稍有了解的人都能預見到的結果,當然這也不是今年才發生的事情,近年來的內地票房排行榜幾乎都是重復著同樣的故事。究竟今年的外來“和尚”靠啥搶錢這麼猛?這其中固然一方面與觀眾的固有印象有關系,即進口片的品質有一定保證;另一方面,今年的外來“和尚”念的經中有值得國產電影學習的新意。
  過去好萊塢進口大片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明星大片,像約翰尼·德普、威爾·史密斯、湯姆·克魯斯、金·凱瑞等都是好萊塢商業片的賣座王,而今年內地最賣座的7部進口片,只有約翰尼·德普的《神鬼奇航4》是屬于這種古早意義上的好萊塢商業片,其他的都是各有賣座法寶,不再以明星掛帥,如《功夫熊貓》和《猩球崛起》賣的是技術和故事,《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藍精靈》,以及年尾上映的《丁丁歷險記》賣的是集體回憶等等,可以看出好萊塢明星對電影票房的影響力正一步步下降。
  反觀國產電影,還一味停留在堆明星的階段,對故事的要求與電影技術的追求還是以敷衍為主,這也使得有賣相(明星)品質差的電影真不是一般的多,這裏不得不贊下年過六旬的徐老怪(徐克),他在《龍門飛甲》中對新技術的追求的確嘗試在為已經讓人有些審美疲勞的武俠片注入了活力。希望2012年能有多一點像徐老怪那樣除了追求票房,還能追求多一點想法的作品,而不是老讓我們感覺停留在過去回憶中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