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媛媛
深圳現場報道
抵達深圳5天,這是李娜第一次接受公開采訪。聯合會杯中國隊首戰后的新聞發布會開始前,偏于一隅的深圳羅湖網球中心4樓新聞發布廳,被來自各地的媒體擠得滿滿當當。
李娜早已適應了這種陣仗,挑了挑眉毛,坐下來接受記者們的輪番“轟炸”。無數的問題后,這位自我保護意識特強的網球一姐終于豎起身上的“刺”,“別再挖坑給我跳了,中國人這麼多,一人一口口水,就能淹死我。”
眾記者輪番上陣碰壁
提第一個問題的記者就碰了一鼻子灰。此前不少媒體都在炒作李娜抗議觀眾打擾其訓練、疑似“耍大牌”,記者向其求證,李娜一臉嚴肅地說:“如果這是賽后新聞發布會,請問一些和比賽相關的問題。”
不過,昨天的比賽實在乏善可陳,面對中華臺北隊小將張凱貞,李娜以6:2/6:0的比分輕松勝出。
發布會上的話題,不可避免地開始偏離娜姐的預期。
“作為大滿貫冠軍,再回來代表國家出戰聯合會杯,會不會對勝利的欲望沒有那麼強烈?”“難道打大滿貫就不是代表國家了嗎?”“那個是個人賽,這個是以國家為單位的……”“別再挖坑給我跳了。”李娜聳了聳肩。
“你自己已經爬上來了,今年的倫敦奧運會和4年前有何不同?”記者并不死心。這回李娜開始回避,正式防衛起來,“別再問這些了,中國人這麼多,一人一口口水,就能淹死我。”
在被問到本次奧運會有何目標時,李娜說:“奧運會還有半年呢,急啥?”帶著與生俱來的“刺”,李娜說作為公眾人物,她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被解釋成不同的意思,就好像有人問倫敦奧運會會不會是她最后一屆奧運會,“你說是就是,反正我不說,因為就算我說了,你們也鐵定有自己的說法。”
吳迪有前途就是太懶
或許是看到現場氣氛有些尷尬,一位老外記者適時地緩解了壓力,只見他指著黑壓壓的記者群問李娜,“看,在你們國家,你已經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說說吧,現在的你和以前有何不同?”
李娜終于浮起一絲笑容,“其實,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英雄,我所能掌控的,只有在賽場上的那一會。的確,我的生活變化很大,但你也知道,現在的我并不常待在中國。而且事物都有兩面性,譬如我不再能像以前那般隨心所欲,每天好像都有無數雙眼睛盯著,而我必須去習慣這些。”
話題轉到剛剛結束的澳網男單決賽上,一場比賽居然用了5個半小時,這讓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男女選手是否該同工同酬的問題再度被拋出。李娜對此直言不諱地表示:“男選手5局3勝,女選手3局2勝,站在男選手的角度,的確是不公平,但站在女選手的角度,我覺得公平。網球這個項目就是這麼特殊,一百多年來,規則一直沒有改過。”
談到男網,不得不提“扶不起的”的中國男網,年初,李娜搭檔昔日的天才少年吳迪出戰霍普曼杯,“這一年他沒有自己的教練,而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監督、沒有人管理,會放棄很多東西。其實我一直覺得他會很有發展前途,就是他太懶惰了。”至于給中國男網支點招,李娜考慮了一下說:“這得問孫(晉芳)主任。”
和姜山從不互送禮物
重回國家隊,“單飛”已久的金花們個個感覺良好。“打完比賽,有人發飯票、有人遞茶水,集體生活真是太好了,搞得我和李娜都不想離開國家隊了。”鄭潔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如此說。李娜也承認,“太不一樣了,什麼事都不需要自己操心。”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三十而立”,而李娜本月底就將邁進30歲大關。對于年齡,李娜有著自己的看法,“我不覺得二十七八歲和三十一二歲有什麼區別,不過是在紙上多畫幾筆而已。”
有女記者想問些輕松的話題,“30歲生日,姜山會給你送什麼禮物嗎?”沒想到李娜一臉嚴肅地回答道:“我重申,我和姜山從來不互送禮物,無論什麼節日。”
至于會不會順道去中國香港探望下昔日的好姐妹晏紫,李娜表示:“沒有時間,我接下來會去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