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釵”拯救了誰?

新華網石家莊12月19日電18日,位于北京西單的電影院售票處人聲鼎沸,前來看電影的市民把“觀影時刻表”圍得水泄不通。看得出,這些人正在兩部國內重金打造的賀歲檔電影《金陵十三釵》和《龍門飛甲》中抉擇。
  盡管目前還不知道張藝謀和他的制作團隊能否最終收回投在電影《金陵十三釵》裏的6億元人民幣,但從現場觀眾的觀影反應及上映5天以來網路上各方評估來看,作為一名導演,張藝謀“講一個好故事”的任務已算完成。推薦閱讀
俄羅斯遠東一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傾覆沉沒
俄羅斯遠東一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傾覆沉沒 載67人(圖)年底財政存款或投萬億成品油關稅下調兩巨頭受益最大我國鋼鐵產能淘汰陷怪圈央視曝孕婦防輻射服反讓輻射更大圖:從鞏俐到倪妮 6代謀女郎大PK[股神爭霸]漲停王浮出水面李螢:調控至此為何房價紋絲不動
  “看的時候笑中有淚,淚中有恨,時而沉重,時而抑郁,時而感動。這是張藝謀最好的作品。”34歲的北京市民王婷婷說。
  《金陵十三釵》到底是不是張藝謀最好的作品還有待考量,但他的確憑借這部電影一掃過去陰霾,重拾很多民眾對他的信心和口碑。
  電影改編自著名作家嚴歌苓的同名作品,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日軍屠城,教會女學生和十三個避難妓女一起被困教堂,“十三釵”最終代女學生赴死的故事。期間還穿插了男主人公“約翰”原本“浪子”逐漸發現戰爭的殘酷,進而協助女學生們逃過浩劫的情節。
  以往的賀歲檔電影少見如此悲情,但觀眾這次似乎比較買賬。在新浪微博的專題討論中,共有120多萬條相關留言,其中84%的網友對電影給予高度評估。
  事實上,張藝謀這個曾在中國文化領域“點石成金”的市場靈藥,一度備受質疑,原因是近十年來他導演的幾部大投入、大制作、高調宣傳的電影雖贏得票房,但口碑鮮有褒獎。
  1987年,電影《紅高粱》讓張藝謀為人所熟知,該片是中國第一部走出國門并榮獲國際A級電影節大獎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殊榮的影片。在電影票價幾毛錢的時代,《紅高粱》票價居然炒到5-10元。
  延續“紅高粱”的風格,張藝謀又拍攝了《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等情感真實、風格質樸的本土電影。然而,自《英雄》開始,有了優越的外部環境和硬體條件、被譽為“國際重量級導演”的張藝謀卻未能交出讓觀眾滿意的答卷。
  《英雄》《十面埋伏》時代的張藝謀,儼然是中國電影“運動化”娛樂宣傳的引領者,票房高漲、評論如潮,當資歷和名望給他帶來“占據重要資源”并“取得媒體關注”的回報。然而,電影過于注重形式主義、大肆炒作、底蘊不足,從而備受外界詬病。
  當然,張藝謀也嘗試回歸,但《千裏走單騎》和《山楂樹之戀》在票房上,的確無法和罵聲依舊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相“媲美”。電影市場如此不景氣,張藝謀10多年來卻從未因缺少拍片資金而發愁。
  “作為一個導演,我一向有個原則,那就是不讓投資人賠錢。”張藝謀曾如此說。
  正是這樣的“不賠錢”原則,似乎讓國內很多導演無法安心拍電影。太多的投資方,太多人指手畫腳,讓一部電影最后出爐時成了“大雜燴”,導演本人的風格已經所剩無幾。
  然而,在這次《金陵十三釵》的制作過程中,張藝謀只找了一名投資人他的搭檔張偉平。這個和張藝謀合作了十幾年的生意人搭上自己全部身家6億元人民幣,為的就是讓張藝謀可以在單純的環境下做電影。
  據悉,《金陵十三釵》很快通過了審查,9月19日拿到了公映許可證,3天后,又由國家電影局確定,代表中國參加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評選。
  國內電影發行業界人士測算,《金陵十三釵》的票房要達到10億元才能收回6億元投資。
  此前,制片人張偉平強硬要求提高片方的票房分成比例,在業內掀起風波,最終由電影局調停,定下折中規則:票房在5億之內,新畫面分45%,票房過5億之后,新畫面得41%,院線分得59%。
  不過,單純從目前觀眾的反應來看,張藝謀在走國際化商業片大制作路線上,的確又重拾了電影本身的精髓講一個好故事。“金陵十三釵”不僅拯救了女學生,似乎更拯救了張藝謀。
  “其實,大家的憤怒和失望,我都理解,但還是讓我保持這種隨意感吧,我的作品就是有好有壞。”張藝謀在接受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