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平:籃球是我難以割舍的情結

本報記者 嚴子健
  一晃,李秋平從美國回來已經半年了。新賽季CBA男籃聯賽如火如荼,這位昔日的上海男籃主帥卻選擇淡出人們的視線。
  其實他一點兒都沒閑著,他在為籌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籃球學校而奔波。李秋平說:“雖然不在籃球競技的第一線,但籃球仍是我難以割舍的情結。”
  一段彎路
  李秋平搞青少年籃球俱樂部已長達12個年頭,從1999年初創時期的15片場地發展到如今的40片場地,可以說是目前國內同類型青少年籃球俱樂部中,開展時間最長、發展最穩定的一家。每逢周末,李秋平就當起“孩子王”,教小朋友基本技術,同孩子們一起玩球,引來陣陣笑聲。今年夏天李秋平從美國回來,正好趕上籃球夏令營開營。于是他既當“營長”又當“團長”,吃喝拉撒睡什麼都管。再過些天,籃球冬令營又要開始了。現在參加俱樂部訓練的學員人數一直保持在1000多人,俱樂部越辦越紅火。
  可很少有人知道,李秋平搞籃球俱樂部也走過一段彎路。當初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把從各地招收來的籃球好苗子集中到幾個重點學校,希望讓他們邊讀書邊練球,成材的進入專業隊,不行的就繼續上學。沒想到,如此“體教結合”之路根本走不通,招生、學籍、戶口、交通、經費等一系列問題,就像一只只攔路虎擋在了李秋平面前。
  兩地差異
  利用一個難得的機會,去年李秋平到了美國NBA達拉斯小牛隊并隨隊整整一個賽季。在那裏,他不僅看到學到了職業俱樂部的管理模式和最高水準的籃球訓練理念,更感受到了美國小孩子課余體育鍛煉的熱衷程度和氛圍。“小孩子喜歡打籃球,好,那就在街道社區內組織一幫人,自發地聘請一個教練,然后找個對手打比賽。一旦比賽,全家都來,人山人海,吃喝玩樂,熱鬧非凡。”李秋平說。
  可在國內,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的中國小生打籃球,往往陷入一味追求比賽成績的泥潭。校長需要成績向上匯報,老師需要成績評職稱,在此壓力下,不得不讓小朋友過早接受專門訓練。結果,這些孩子小小年齡已髕骨勞損,戴起了護膝。有的甚至不惜弄虛作假,改年齡,逐漸走進了死胡同。”李秋平說,現在他有了新的想法,搞的青少年籃球俱樂部是“讀書為主、訓練為輔,真正從培養小朋友的興趣愛好出發。至于能否培養出專業選手,反倒是次要的了。”
  李秋平說:“現在我的周末籃球訓練營裏,什麼樣身材的小朋友都有,只要你喜歡籃球,就能來。周六兩小時的訓練活動,人家是補英語、補數學,我們那叫‘補體育’。據家長反映,孩子生病少了,讀書則一點沒有受影響。”
  三線作戰
  現在,李秋平籃球俱樂部已經發展成國內規模最大的青少年業余籃球訓練營,但是他并不滿足,他夢想著把俱樂部擴大成籃球學校。“只有搞起了籃球學校,才能真正做到 ‘體教結合’,‘從娃娃抓起’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李秋平這半年幾乎是“三線作戰”。他與人合作在山東煙臺的海陽市置地籌建籃球訓練基地,為建立籃球學校打下基礎。那是一塊未經開發的處女地,背靠招虎山,距大海僅一公裏,預計明年就能動工,前段時間李秋平就在忙這個事。
  李秋平早有在上海籌建籃球訓練基地的想法,盡管目前還是“空中樓閣”,但他心中的這個藍圖沒變。他奔波在松江、青浦等地,“有些事情,不是我一人之力解決得了的”,李秋平說。如果有了訓練基地,有了籃球學校,不僅國內招生、找合作者都成為可能,他還計畫走出國門,與美國的中學合作。
  李秋平說:“我的俱樂部現在已經輻射到了南京,在那裏已經有了四五個點,每逢周末都開展活動,明年準備在這個基礎上再翻番。你說我忙不忙?三個地方來回奔啊,哈哈。”